绳屝
拼音shéng fèi
注音ㄕㄥˊ ㄈ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绳菲 ”。
基本含义
- 比喻人心背离正道、思想脱离常理。
详细解释
- 绳屝是由绳索和猴子的屁股两个部分组成的词语。绳索象征正义和道德规范,而猴子的屁股则代表不正当和荒唐。绳屝的意思是,人的心思或行为偏离了正道,脱离了常理,缺乏合理性和道德准则。
使用场景
- 绳屝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行举止荒谬、不合理,或者指责某人违背道德规范,思想偏离正轨。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讲道理、违反常理的人。
故事起源
- 绳屝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庄子·外物》。相传,有一天,庄子在山上遇到一个猴子,猴子用绳子将庄子捆绑起来,然后用绳子的另一端将自己的屁股系住。庄子问猴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猴子回答说:“我要把你当成猴子,让你也像我一样没有自由。”庄子看到猴子的荒唐行为,感叹人心背离正道,思想脱离常理,于是创造了“绳屝”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绳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绳子象征正义和道德规范,猴子的屁股象征荒唐和不正当。通过将绳子和猴子的屁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意义深刻的成语。
例句
- 1. 他的观点完全是绳屝,不值得我们去理会。2. 这个人的行为太绳屝了,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绳索和猴子的屁股形象地联想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条绳子和一个猴子的屁股形成一个奇怪的形状,代表着思想脱离常理,人心背离正道。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道德准则和合理思维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成为绳屝。同时,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丧心病狂”、“背道而驰”等,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太绳屝了,老师批评了他。2. 初中生:这个政府的决策太绳屝了,没有考虑到人民的利益。3. 高中生:他的观点完全是绳屝,没有任何道理可言。4. 大学生:有些人的言行举止太绳屝了,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