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
拼音ní shān
注音ㄋㄧˊ ㄕㄢ
繁体
基本解释
(1).即 尼丘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 尼山 枯无华,奄奄山鬼相揄揶。”参见“ 尼丘 ”。
(2).指 孔子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昔 尼山 奥旨,传在经师。”《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一·儒家类序》:“ 王通 教授 河 汾 ,始摹拟 尼山 ,递相标榜,此亦世变之渐矣。”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而 宋 之贤者,以为可躋之 尼山 之次。”参见“ 尼丘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心境宁静,如佛家尼姑般心无旁骛,不受外界干扰。
详细解释
- 尼山成语源自佛教,尼指尼姑,山指佛山。尼山形容一个人心境宁静,不受外界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修行或工作,心无旁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不被外界干扰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学习、工作或者修行时的心境。
故事起源
- 尼山成语的起源与佛教密切相关。佛教尼姑一般居住在僧院或佛山,专心修行,不受外界干扰。因此,尼山成语形容一个人心无旁骛,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尼”和“山”。
例句
- 1. 她在工作时总是尼山一样,不受其他人的打扰。2. 学习时要像尼山一样,专注于知识的学习,不受外界的干扰。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尼姑修行的场景,想象自己在一个山间的寺庙中,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尼姑的修行方式和僧院的生活,以及佛教对人类精神修养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小明在画画时就像尼山一样,全神贯注地画着自己喜欢的图案。2. 小学生:考试时,小华能够像尼山一样,不受其他同学的影响,专心答题。3. 初中生:学习时要像尼山一样,专注于自己的课业,不被社交媒体的诱惑所干扰。4. 高中生:备考时要像尼山一样,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中,努力争取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