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箕
拼音bì jī
注音ㄅㄧˋ ㄐㄧ
繁体
基本解释
篦梳。
基本含义
- 篦箕是指用来清理杂物、整理麦秸等的工具,比喻清理、整顿事物。
详细解释
- 篦箕是一种农具,由木制或竹制的箕筛和木制或竹制的篦子组成。箕筛用来过滤杂物,而篦子则用来整理麦秸等。在成语中,篦箕常常用来比喻整理、清理事物,特别是整理思绪、清除杂念。
使用场景
- 篦箕常常用来形容整理、清理事物的过程或结果。可以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场景中。比如,可以用来形容整理文件、整顿思路、清除杂念等。
故事起源
- 篦箕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中。这个故事讲述了庄子与齐宣王的对话,齐宣王问庄子:“何谓逍遥?”庄子回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依我篦箕之法,斯可以逍遥。”这个故事中,庄子用篦箕比喻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了追求逍遥自在的心态。
成语结构
- 篦箕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用来形容整理、清理事物的过程或结果。
例句
- 1. 他用篦箕一样的思维整理了自己的观点。2. 她用篦箕一样的方法整理了书桌上的文件。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篦箕这个工具的用途,将其与整理、清理事物的意义联系起来。可以想象自己用篦箕整理思绪、清除杂念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如“箪食壶浆”、“箭在弦上”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或文章,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用篦箕帮老师清理教室。2. 小学生:妈妈用篦箕整理了书房的书籍。3. 初中生:我用篦箕一样的思维整理了自己的作文。4. 高中生:老师用篦箕一样的方式整顿了班级的纪律。5. 大学生:我用篦箕一样的方法整理了实验室的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