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名过其实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gguòshí

名过其实

拼音míng guò qí shí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míng guò qí shí ㄇㄧㄥˊ ㄍㄨㄛˋ ㄑㄧˊ ㄕㄧˊ

    名过其实(名過其實) 

    名位或名声超过实际。《韩诗外传》卷一:“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捐。”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起自寒苦》:“ 璋 子 德璘 ,名过其实。” 宋 刘炎 《迩言》:“或问:‘ 汉 唐 孰能用諫?’曰:‘ 汉祖 实副其名, 唐宗 名过其实。’”

基本含义

  • 指某人或某事物的名声或声誉超过了实际的水平或能力。

详细解释

  • 成语“名过其实”是由“名”、“过”、“其实”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名”指名声,指某人或某事物在社会中的声誉;“过”表示超过,指超过了实际水平;“其实”表示实际的情况。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某人或某事物的名声或声誉超过了实际的水平或能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名声虚高,实际表现不如外界所传闻的那样好。可以用来批评夸大事实的行为或者警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

故事起源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魏其武安侯的儿子魏无忌因为父亲的名声而过于自负,结果在战斗中被敌人杀死。从此,人们就用“名过其实”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名声超过实际情况。

成语结构

  • 名 + 过 + 其实

例句

  • 1. 他在学术界的名声很大,但实际上他的研究成果并不突出,可以说是名过其实。2. 这家公司的宣传做得很大,声称自己是市场领导者,但实际上业绩并不好,名过其实。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名过其实”这个成语与一个夸张的形象联系起来,比如一个人头上戴着一个超大的帽子,表示他的名声过于夸张而超过了实际情况。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名声、实际情况相关的成语,如“名不副实”、“名落孙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里名声很大,但实际上他的成绩并不好,是名过其实。2. 初中生:这部电影在媒体上宣传很多,但实际上评价并不高,可以说是名过其实。3. 高中生:这所大学的声誉很好,但实际上教学水平并不出色,名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