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洫
拼音shí xù
注音ㄕㄧˊ ㄒㄩˋ
繁体
基本解释
石砌的水渠。《后汉书·鲍昱传》:“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餘万。 昱 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李贤 注:“洫,渠也,以石为之。”
基本含义
- 指贫瘠的土地。
详细解释
- 石洫意为土地贫瘠、不肥沃。石头代表贫瘠的土地,洫指水流不畅,无法滋润土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情况。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业生产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缓慢、不富有活力。
故事起源
- 《庄子·外物》中有记载:“石洫之地,人之所弃也。”这句话指的是贫瘠的土地是人们所不愿意居住的地方。后来,这句话演变成了成语“石洫”,用来形容土地贫瘠的情况。
成语结构
- 名词+形容词
例句
- 1. 这片土地石洫,不适合种植农作物。2. 这个地区的经济一直很石洫,发展缓慢。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石头和水流不畅的形象与贫瘠的土地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石破天惊”、“石破惊天”等,进一步丰富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块土地太石洫了,连小草都长不出来。2. 初中生:我们学校周围的土地都很石洫,所以农作物种得不多。3. 高中生:这个地区的经济一直很石洫,需要通过发展产业来改变现状。4. 大学生:这个行业的发展一直很石洫,需要创新和改革才能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