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鸣丝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g

鸣丝

拼音míng sī

注音ㄇㄧㄥˊ ㄙ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指琴瑟等弦乐器。 唐 李白 《邯郸南亭观妓》诗:“歌鼓 燕 赵 儿, 魏 姝弄鸣丝。”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横琴乃玄悟,岂必弄鸣丝。”

基本含义

  • 指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比喻文章或演讲等有声有色,动人心弦。

详细解释

  • 成语“鸣丝”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中“更上一层楼”一句是比喻作者要在文学创作上追求更高的境界。后来,人们将“更上一层楼”中的“更上”解释为“提高”,“一层楼”解释为“水平”,而演讲或文章有声有色,动人心弦,就被形容为“鸣丝”。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演讲或文章动人,引起共鸣的情景。可以用来赞美优秀的演讲家、作家或文学作品。

故事起源

  • 成语“鸣丝”的起源比较模糊,可能是根据唐代王之涣的诗句演变而来的。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演讲真是鸣丝般动人,让人深受感动。2. 这篇文章的文笔真是鸣丝般优美,读起来让人陶醉其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鸣丝”与悦耳的琴声联想在一起,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文学作品或演讲的成语,如“动人心弦”、“如雷贯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讲解真是鸣丝般动人,我听得津津有味。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描写真是鸣丝,让我仿佛置身其中。3. 高中生:他的演讲真是鸣丝般动人,让观众深受感动。4. 大学生:她的音乐演奏真是鸣丝般优美,让人陶醉其中。

拆字解意

鸣丝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