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取纳在词典中的解释

取纳

拼音qǔ nà

注音ㄑㄩˇ ㄣ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索取或收受财物。《北齐书·神武帝纪上》:“时 乾 ( 高乾 )次弟 慎 在 光州 ,为政严猛,又纵部下取纳, 魏帝 使代之。”《南史·王琨传》:“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 广州 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 琨 无所取纳,表献禄俸之半。”

基本含义

  • 接纳、采纳他人的意见或建议

详细解释

  • 取纳是由动词“取”和动词“纳”组成的成语。取的意思是接受、采纳,纳的意思是接纳、纳入。取纳的基本含义是指接受、采纳他人的意见或建议。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他人意见的重视和尊重。

使用场景

  • 取纳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决策或问题解决过程中,愿意倾听并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这个成语常见于商务谈判、团队合作、领导决策等场景。

故事起源

  • 关于取纳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集思广益和尊重他人意见的价值观。在古代,智者常常通过取纳他人的意见来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和智慧。

成语结构

  • 动词+动词

例句

  • 1. 领导非常重视团队成员的意见,他总是乐于取纳。2. 在这个项目的决策过程中,我们应该取纳各方的意见,共同做出最好的决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高山上,伸手去取纳别人扔过来的宝贝,表示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取纳相关的成语,如“取长补短”、“纳谏如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取纳同学的建议,一起做出更好的决策。2. 初中生:我们班级开展了一次班会,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很愿意取纳我们的意见。3. 高中生:在学校的学生会选举中,我们应该取纳每位候选人的政策和建议,做出明智的选择。

拆字解意

取纳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