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蜡台在词典中的解释
tái

蜡台

拼音là tái

注音ㄌㄚˋ ㄊ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蜡台 làtái
    [candle holder;candle stand] 可以把蜡烛插在上面的器具

英文翻译

  • 1.candle stick

详细解释

  • 插蜡烛的器物。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玻璃蜡臺两对,每对插七条烛;玻璃悬的蜡臺,插三十六条烛。”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靠左墙长条案上放着几只蜡台,有一只插着半截残烬的洋蜡。”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名声或事物的声誉在一段时间内大为下降或受到严重损害。

详细解释

  • 成语“蜡台”源于明代小说《西游记》第一百二十九回。蜡台原指供奉神佛的台子,因为蜡易熔化,所以引申为名声易消失的意思。成语“蜡台”形象地比喻人的名声或事物的声誉在一段时间内大为下降或受到严重损害。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名声或事物的声誉因某种原因而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名誉在某个事件或行为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事物在某个事件或原因下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或批评。

故事起源

  • 成语“蜡台”的故事起源于明代小说《西游记》第一百二十九回。故事中,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指引下,前往火焰山除妖。在火焰山的顶峰上,孙悟空遇到了火焰山的主宰,火焰山大王。为了欺骗火焰山大王,孙悟空告诉他自己是玉帝派来的天兵天将,火焰山大王非常惊讶而敬畏孙悟空。然而,当火焰山大王知道孙悟空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态度立即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对孙悟空非常凶狠。这个故事中的“蜡台”一词,形象地比喻了孙悟空名声的突然下降。

成语结构

  • 主要由“蜡”和“台”两个词组成,其中,“蜡”指的是易熔化的物质,比喻名声易消失;“台”指的是供奉神佛的台子,比喻名声高的地方。

例句

  • 1. 他曾是个名声很好的演员,但因为一次丑闻,现在已经成了蜡台了。2. 这家公司的声誉在最近的丑闻中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可以说已经成了蜡台。

记忆技巧

  • 可以尝试将“蜡台”与易熔化的蜡烛和供奉神佛的台子联系起来,形象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名声很好的人或事物就像一根蜡烛一样,在某个事件或原因下突然融化,变得毫无声誉可言。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深入了解“蜡台”这个成语的起源和使用背景。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声名狼藉”、“名誉扫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弊行为被老师发现了,名声成了蜡台。2. 初中生:这个明星因为涉嫌吸毒,名声一下子成了蜡台。3. 高中生:他的演讲稿被曝光后,名声变得蜡台不堪。4. 大学生:这个公司因为质量问题被曝光,名声成了蜡台。5. 成年人:他的丑闻被媒体大肆报道,名声彻底成了蜡台。

拆字解意

蜡台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