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鞷
拼音fǔ gé
注音ㄈㄨˇ ㄍ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拊膈 ”。古乐器名。即拊搏。《荀子·乐论》:“竽笙簫和筦籥似星辰日月,鞉柷拊鞷椌楬似万物。”《荀子·礼论》:“县一钟,尚拊膈。” 梁启雄 释:“《大戴记》作‘拊博’。”《史记·礼书》:“《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县一鐘,尚拊膈,朱弦而通越,一也。”参见“ 拊搏 ”。
基本含义
- 拊打马鞍,比喻不加分辨地批评或指责。
详细解释
- 拊鞷源自古代马车时代,人们在马鞍上拍打以调动马匹前进。这个成语比喻盲目批评或指责他人,没有根据和理由。
使用场景
- 拊鞷多用于形容人们在没有真正了解事情真相和背景的情况下,随意批评或指责他人。常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场合,特别是在讨论问题、评价他人时。
故事起源
- 关于拊鞷的故事源于《汉书·韩安国传》中的一则故事。据传,韩安国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在任职期间,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随意批评别人,结果引起了严重的后果。这个故事成为了拊鞷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拊鞷是一个动词短语,由“拊”和“鞷”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对别人的工作毫不了解,却总是拊鞷指责。2. 在评价他人之前,请先了解真相,不要随意拊鞷。3. 他因为经验不足,常常拊鞷别人的决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拊鞷”与马车上拍打马鞍的场景联系起来,形象地记忆其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马车上盲目地拍打马鞍,表示他在没有了解情况的情况下,随意批评他人。
延伸学习
- 深入学习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后的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同时,了解更多与批评、评价相关的成语,可以帮助扩展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经常拊鞷我们的作业,但是我们都会认真改正错误。2. 初中生:同学们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拊鞷别人的努力和成绩。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老师的拊鞷,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4.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随意拊鞷他人的言论和观点,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