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本来面目在词典中的解释
běnláimiàn

本来面目

拼音běn lái miàn mù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běn lái miàn mù ㄅㄣˇ ㄌㄞˊ ㄇㄧㄢˋ ㄇㄨˋ

    本来面目(本來面目) 

    ◎ 本来面目 běnlái miànmù

    [original(real,unmasked) appearance(character)] 固有的样子

    本来面目还谁识,且向樽前学楚狂。—— 明· 王守仁《王成文公全书》

基本含义

  • 原本的真实面目或本来的状态

详细解释

  • 指事物最本质的特征或真实状态,与外表或表象相对。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揭示事物真相、还原本质、恢复原貌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项羽被楚江东击败后,落荒而逃到乌江,一度陷入绝境。后来,项羽在乌江遇到一个渔夫,渔夫救了他,并告诉他刘邦已经称帝,项羽愤怒地说,“我一直以为刘邦是个草包,没想到他已经当上了皇帝。”渔夫回答道:“其实,刘邦一直就是个草包,只不过他现在露出了本来面目而已。”这个故事成为了“本来面目”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语+本来面目

例句

  • 1. 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直,但实际上他隐藏了本来面目。2. 经过调查,事情的真相终于揭开了本来面目。3. 这个电视剧通过揭示社会问题的本来面目引起了观众的关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本来面目”与一个人戴着面具的形象联系起来,表示事物的真实面目被隐藏起来,需要揭示出来。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掩人耳目”、“一本正经”等,拓宽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发现了老师的本来面目,他其实是个非常搞笑的人。初中生:通过研究历史文献,我们可以揭示出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高中生:这个电影通过展现社会问题的本来面目,引发了观众对社会现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