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俚
拼音mán lǐ
注音ㄇㄢˊ ㄌ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蛮里 ”。
基本含义
- 粗鲁野蛮,没有礼貌。
详细解释
- 蛮俚形容人的举止粗鲁、野蛮,缺乏教养和礼貌。此成语强调了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文明、不合规范,缺乏社会道德和文化修养。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批评或形容那些言行粗鲁、不懂礼貌的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合,如工作、学习、社交等。
故事起源
- 《左传》中有一则故事,春秋时期,宋国的公子蛮与公子俚一起去晋国学习礼仪。公子俚虽然是一个野蛮人,但是他学习很用心,很快就掌握了礼仪知识。相比之下,公子蛮虽然出身高贵,但是他却懒散而无礼貌。因此,后来人们用“蛮俚”来形容那些粗鲁、没有礼貌的人。
成语结构
- 蛮俚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举止粗鲁蛮俚,完全没有绅士风度。2. 这个人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他的行为举止总是蛮俚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野蛮的服装,举止粗鲁,没有礼貌,这样就能够联想到蛮俚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礼貌、文明相关的成语,如礼尚往来、以礼相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行为很蛮俚,老师都不喜欢他。初中生:别人对你礼貌,你也应该回以礼貌,不要蛮俚对待别人。高中生:在国外旅游时,要注意遵守当地的礼仪规范,不要因为不懂而显得蛮俚。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不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出蛮俚的行为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