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让
拼音bēi ràng
注音ㄅㄟ ㄖ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1).谦逊退让。《左传·文公元年》:“践脩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 明 宋濂 《邓炼师神谷碑》:“而余与 仲脩 交甚久,观其卑让不伐,言语若不出口。”
(2).引申为退避,不亲近。《逸周书·史记》:“昔有 鄶君 嗇俭,减爵损禄,群臣卑让,上下不临。”
基本含义
- 指自谦自低,谦让退让。
详细解释
- 卑让是由“卑”和“让”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卑指低下、谦虚,让指退让、让步。卑让的基本含义是指自愿降低自己的地位或权利,以示谦虚和退让。
使用场景
- 卑让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虚、谦让的态度。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争议或冲突中主动退让,以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卑让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故事起源
- 卑让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卫风》中的《卫风·硕人》一诗中:“卑让而不伏,谓予不信。”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卑微而不被别人信任的情况。后来,卑让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虚和退让的态度。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在团队中总是卑让退让,不会争功夺利。2. 作为领导者,他应该学会卑让,倾听下属的意见。3.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卑让不代表软弱,而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卑让与谦虚退让的概念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低下头,表示卑微谦虚,然后向后退一步,表示退让。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卑让相关的成语,如“卑躬屈膝”、“谦虚谨慎”等,以扩大词汇量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别人一起玩,不会卑让自己独占玩具。2. 初中生:在团队合作中,我会卑让自己的意见,听取他人的建议。3. 高中生:卑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