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捐
拼音zhèn juān
注音ㄓㄣˋ ㄐㄨㄢ
繁体
基本解释
◎ 赈捐 zhènjuān
[relieve with donated funds] 赈济捐助
详细解释
(1). 清 末因国用不足,许人出钱捐官,其中用于赈灾所开的捐例,称为“賑捐”。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复沉太史书》:“賑捐减成核奬,其例既已通行,将届一年截止之期,未便再议更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自从前两年开了这个 山西 賑捐,到了此刻,已成了强弩之末。”
(2).泛指捐助以赈灾。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二:“劳农政府设着种种方法力图救济,各机关实行赈捐,没有被灾的农村,都派人募收志愿捐助的粮食。”
基本含义
- 指慷慨解囊,捐助贫困、灾民等需要帮助的人。
详细解释
- 赈捐是由“赈”和“捐”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赈”意为救济、援助,表示对困难或灾难中的人进行帮助;“捐”意为捐赠、捐助,表示慷慨地给予财物。赈捐的含义是指慷慨解囊,捐助贫困、灾民等需要帮助的人,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
使用场景
- 赈捐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个人或集体对困难群体进行慷慨解囊的行为。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纷纷赈捐给受灾地区,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在贫困地区,社会各界也会积极赈捐,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活条件。
故事起源
- 赈捐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故事中,霍光是西汉时期的名臣,他非常关心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一次,他听说有一位名叫赈养的人生活非常贫困,于是自己捐出了大量的财物来帮助他。这个故事表达了赈助贫困人民的精神,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成语“赈捐”。
成语结构
- 赈捐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赈”为动词,“捐”为动宾结构。
例句
- 1. 在地震后,许多善心人士纷纷赈捐,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2. 这个慈善机构经常组织募捐活动,号召人们积极参与赈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成语“赈捐”。可以想象一个人慷慨地伸出手,将财物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表达了赈助贫困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慈善事业和赈灾活动,了解赈捐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同学们一起赈捐了一些书籍给贫困山区的学生。2. 初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赈捐活动,我们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助了一批学习用品。3. 高中生:在地震后,我们积极参与赈捐活动,为灾区的人们提供帮助和支持。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赈捐和慈善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