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竈
拼音cí zào
注音
繁体辭竈
基本解释
旧俗称送灶神上天为“辞灶”。在腊月廿三或廿四日举行。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礼,夏祀灶,今以季冬。虽与古异,实本功令,乃云灶神於是月二十四日,上天言人功罪,设糕餳酒脯之属以送之,名曰辞灶。愚诬之甚,盖惑於晦日上天之説,遂误以祠为辞耳。”参见“ 送灶 ”。
基本含义
- 辞职不再为官。
详细解释
- 辞竈指辞去官职,不再担任官员的意思。
使用场景
- 辞竈常用于形容官员因为某种原因辞去官职,不再从事政府工作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指辞去任何职务或工作。
故事起源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一个关于辞竈的故事。故事中,一位叫韩非的人辞去了他的官职,因为他无法忍受官场的腐败和不公正。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成辞竈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辞竈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辞”表示辞去,离开,而“竈”表示官职,官府。
例句
- 1. 他因为不满官场的贪污腐败,决定辞竈回乡。2. 这位官员因为个人原因辞去了他的官职,彻底辞竈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辞竈”与“辞职不再为官”这个意思进行联想来记忆。同时,可以将“辞竈”与故事起源中的韩非辞去官职的情景进行联想,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韩非的思想和他在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地位。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官员辞职相关的成语,如“辞官”、“告老还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长大了要辞竈当一名科学家。初中生:他因为做错了事情,被迫辞竈离开了学校。高中生:他在政府工作了几年后,决定辞竈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