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蒙襍在词典中的解释
méngzhé

蒙襍

拼音méng zhé

注音

繁体蒙雜|蒙襍

基本解释

  • 见“ 蒙杂 ”。

基本含义

  • 蒙襍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语昏庸无知,不明事理。

详细解释

  • 蒙襍由两个字组成,蒙和襍。蒙指昏暗、模糊,襍指帽子。蒙襍原指戴着遮阳帽却闭上眼睛,无法看清周围的事物。引申为行为或言语昏庸无知,不明事理。

使用场景

  • 蒙襍常用于批评、讽刺和教育场景中,用来形容那些不愿意思考、不懂得珍惜机会、不明事理的人。

故事起源

  • 蒙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杨百万的人,他戴着帽子却闭上眼睛走在路上,被人戏称为“蒙襍杨百万”。这个故事形象地揭示了蒙襍的含义。

成语结构

  • 蒙襍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真是蒙襍透顶。2. 别再像个蒙襍一样,好好学习才是正道。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蒙襍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帽子却闭上眼睛走在路上,形象地表达了蒙襍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成语,如“蒙在鼓里”、“蒙头转向”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今天数学课蒙襍了,一点都不会做题。2. 初中生:他在班上总是蒙襍,从来不思考问题。3. 高中生:他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真是蒙襍透顶。4. 大学生:别再像个蒙襍一样,好好学习才是正道。

拆字解意

蒙襍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