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浆包在词典中的解释
jiāngbāo

浆包

拼音jiāng bāo

注音ㄐㄧㄤ ㄅㄠ

繁体

基本解释

  • 即胎膜。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老太婆终于用剪子把‘浆包’剪破,用瘦骨棱棱的手指把带血的婴儿拖了出来。”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言辞空洞,没有实质内容。

详细解释

  • 浆包源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东坡志林》一书中的故事。故事中,苏轼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向他夸赞一位诗人的诗作,称其诗作像是浆糊一样浓稠。苏轼则回答说:“浆糊未干之前,浓稠得很,但一旦干透,就变成了浆包。”意思是说诗人的诗作虽然字里行间很有意境,但缺乏实质内容,就像干透的浆糊一样毫无营养。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言辞空洞,没有实质内容的情况,特别是形容文章、演讲等。

故事起源

  • 故事源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东坡志林》一书。

成语结构

  • 浆包为形容词短语,可直接作定语或表语使用。

例句

  • 1. 他的演讲就像是一篇浆包,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2. 这篇文章里充满了空洞的词句,简直就是一篇浆包。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浆包”想象成一种外表看起来很浓稠的食物,但实际上没有实质内容,仅仅是表面的虚假。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言辞空洞的成语,如“空穴来风”、“兔死狐悲”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就像是一篇浆包,没有任何有趣的内容。2. 初中生:这个电视节目太无聊了,主持人的节目就像是一堆浆包。3. 高中生:这篇小说写得太空洞了,简直就是一篇浆包。4. 大学生:这个演讲太空洞了,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简直就是一篇浆包。

拆字解意

浆包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