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寡民在词典中的解释
guǎmín

寡民

拼音guǎ mín

注音ㄍㄨㄚˇ ㄇ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民少。《老子》:“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基本含义

  • 指统治者对人民少有关怀,使人民生活困苦或贫乏。

详细解释

  • 寡民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统治者对人民的冷漠和不关心。这个成语暗示了统治者忽视人民的权益和福利,导致人民生活贫困困苦。

使用场景

  • 寡民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漠视人民利益的统治者,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严重的现象。

故事起源

  • 寡民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春秋时期的国君。相传,这位国君对待百姓非常苛刻,对人民的生活没有关心和帮助,导致人民生活贫困。后来,这位国君的统治被推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昏庸的统治者,创造了成语寡民。

成语结构

  • 寡民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寡”和“民”。寡表示稀少、缺乏,民表示人民、百姓。寡民的结构简洁明了,寓意明确。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对人民非常寡民,导致人民生活贫困。2. 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大,寡民现象严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寡民这个成语与“缺乏关怀”、“冷漠对待人民”的意思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对待人民的政策和历史背景,以及现代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问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太高了,有点寡民。2. 初中生:政府应该更关心贫困地区的人民,不能让他们陷入寡民的境地。3. 高中生:寡民现象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平和贫富差距的加大。4.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努力改变寡民现象。

拆字解意

寡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