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下
拼音bì xià
注音ㄅㄧˋ ㄒㄧ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低下。痺,通“ 庳 ”。《大戴礼记·劝学》:“其流行痺下倨句,皆循其理,似义。” 王聘珍 解诂:“痺读曰卑。” 明 归有光 《水利论》:“ 吴 地痺下,水之所都,为民利害尤剧。”
基本含义
- 指因疾病或受伤而导致身体某部位无法动弹或活动不便。
详细解释
- 痹下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痹”和“下”两个字组成。痹指因疾病或受伤而导致身体某部位无法动弹或活动不便,下表示身体的下半部分。因此,痹下指的是下半身瘫痪,无法行动。
使用场景
- 痹下多用于形容因疾病或受伤导致下半身无法行动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中风、脊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下肢瘫痪,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行动或效率低下。
故事起源
- 痹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苻坚传》中,原文是“贵人病痹下,坚亲自为煮粥。”这个故事讲述了苻坚的妻子因病下肢瘫痪,苻坚亲自为她煮粥。后来,痹下成为了形容下肢瘫痪的成语。
成语结构
- 痹下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因为车祸导致下半身痹下,需要坐轮椅行动。2. 她在比赛中受伤,导致腿部痹下,无法继续参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痹下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因病或受伤而无法行动,下半身瘫痪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痹下相关的成语,如“病入膏肓”、“瘫痪不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奶奶的腿受伤了,现在痹下,只能坐在轮椅上。2. 初中生:他因为运动受伤,导致腿部痹下,无法参加比赛。3. 高中生:中风后,他的下半身痹下,需要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能恢复行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