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拾地芥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íjiè

拾地芥

拼音shí dì jiè

注音ㄕㄧˊ ㄉㄧˋ ㄐㄧㄝ 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汉书·夏侯胜传》:“ 胜 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青紫,古时公卿服色。借指高官显爵。后以“拾地芥”比喻取之极易。《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輜軿青紫,如拾地芥。” 刘良 注:“取之易如拾地草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凭藉国威,取 王世充 如拾地芥耳!” 胡三省 注引 颜师古 曰:“地芥,谓草芥之横在地上者;俯而拾之,言易而必得也。”亦作“ 拾青 ”、“ 拾芥 ”。 唐 薛逢 《邻相反行》:“涉书猎史无早暮,坐期朱紫如拾青。”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事同拾芥,力易摧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以汝材力,三百万亦如拾芥,三钱何至于是。”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 满 人中有建立功名者,取王公如拾芥。”

基本含义

  • 拾取地上的芥菜。比喻对小事情过分计较,不能容忍一点儿小错误或缺点。

详细解释

  • 拾地芥一词来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宣王问于晏子曰:‘吾欲得人而与之政,子何如?’晏子对曰:‘王欲得人而与之政,臣奉王之命,敢不以实对。王左右之臣,或有拾地芥者,王欲与之政,而又将拾地芥,是拾地芥之臣也。’”这里的“拾地芥”原指一种菜,后来引申为拾取地上的芥菜,比喻对小事情过分计较。

使用场景

  • 该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对小错误或缺点过于计较的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宽容和包容,不应该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太过挑剔。

故事起源

  • 拾地芥一词的故事起源于《韩非子》,故事中晏子向齐宣王解释,如果国王选择拾地芥的人来执掌政务,那么这个人就是过于计较小事情的人,不适合担任重要职务。

成语结构

  • 拾地芥的结构是“拾地+ 芥”,其中“拾地”表示动作,“芥”表示芥菜。

例句

  • 1. 他对同事的一点小错误就大发雷霆,真是拾地芥之人。2. 这个老板对员工的微小失误总是斤斤计较,真是个拾地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其他类似成语进行对比记忆,例如“拣大梁”,意为选择重要的事物。拾地芥与拣大梁形成对比,帮助记忆两者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琐屑之事”、“纠缠不休”等,加深对这类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你为什么总是拾地芥,我们只是忘记了一点功课。2. 初中生:他是个拾地芥之人,总是对别人的缺点挑三拣四。3. 高中生:老师对学生的一点小过失也不能容忍,真是太拾地芥了。

拆字解意

拾地芥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