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红夷礮在词典中的解释
hóngpáo

红夷礮

拼音hóng yí páo

注音

繁体紅夷礮

基本解释

  • 明 代称西洋制大炮。《明史·兵志四》:“其后, 大西洋 船至,復得巨礮,曰红夷。长二丈餘,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 天启 中,锡以大将军号,遣官祀之。”亦称“ 红衣礮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六:“ 天聪 四年,备御 祝世荫 从征 大凌河 ,进红衣礮法,奉命监造,明年春工成。”

基本含义

  • 指火器,特指火炮。

详细解释

  • 红夷礮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由“红”、“夷”、“礮”三个字组成。其中,“红”指火焰的颜色,也可以表示火炮的威力;“夷”是指外国人,特指西方国家的人;“礮”指火炮。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西方国家的火炮。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火器的威力和威严。

使用场景

  • 红夷礮这个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和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火器的威力和威严。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较低,更常见的是用“火炮”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故事起源

  • 红夷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杨慎的《镜花缘》一书中。故事中,主人公沈复在与西方使节交流时,看到了西方国家的火炮,被其威力所震撼,于是用了红夷礮这个成语来形容火炮的威力和威严。

成语结构

  • 红夷礮是一个三字成语,由形容词“红”、名词“夷”和名词“礮”组成。

例句

  • 1. 在战场上,红夷礮的威力让敌人闻风丧胆。2. 这座城墙上布满了红夷礮,守城的士兵战战兢兢。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红夷礮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座城墙上布满了红色的火炮,火焰喷射出来,形成一道壮观的景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火器和军事战争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同类型的火炮和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军事战争相关的成语,如“烽火连天”、“锦绣前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军事展览,我看到了红夷礮。2. 初中生:历史课上老师讲到了红夷礮的威力,让我很感兴趣。3. 高中生:这部历史小说中描述了一场战争,红夷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4. 大学生:在国外旅行时,我参观了一座古堡,里面展示了许多红夷礮。

拆字解意

红夷礮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