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失语症
拼音dī xiě táng shī yǔ zhè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低血糖失语症 -解释
低血糖失语症,网络流行词,形容他人由于工作忙碌、饮食改变而引起低血糖,造成短暂语无伦次、无法正常与人沟通的现象。
低血糖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和精神症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饥饿感、心慌、出汗、头痛、视物不清等。精神症状表现为发呆、答非所问、精神不安、意识不清、昏迷等。当出现心慌、出汗、手抖、脸色苍白、乏力等轻度低血糖反应时,如处理不及时,会发展成重度低血糖,出现肢体、面部痉挛,甚至昏迷等症状。
来源事件
在开心网的“转帖”频道,标题为“大张伟在访谈节目中居然毒瘾发作”的帖子是众多转帖中的一个。截至截稿,仅这个帖子就有24万余人浏览,主动转帖5万余次。在5万余人的投票中,61%的人表示大张伟的表现“太可怕了”,22%的人选择“这样的花儿不要也罢”,9%的人选择“真真假假”,质疑事件是个炒作。
访谈视频显示,从采访开始不到一分钟、主持人第一个正式提问起,大张伟就“不在状态”,以“什么?你再说一遍什么?”等杂乱的语句回问主持人。此后,几乎主持人每次发问,大张伟都会再反问一遍,即使做出回答,也多是答非所问。比如主持人问“这个MV什么时候能看到?”大张伟说“这个这个,今天是几月份?啊不是今年,啊不是这个月……”主持人问“你现在跟王文博搭档一档节目是吗?”大张伟说:“你等会儿啊……我今天……什么?”此外,在访谈过程中,大张伟的手不是固执地放在嘴唇上,就是抓耳挠腮;同时他也显得特别燥热,开始就不停给自己扇风、擦汗,到后来把出场服都脱了。男主持人到后来实在看不过去,离开现场,在后台大声说“别访了,结束了,结束了”。
公司回应
对于这种失常的表现以及网友“大张伟毒瘾发作”的疑问,金牌大风公司公开回复表示,从花儿乐队解散以来,大张伟就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在举办个人单飞SHOW(2009年7月13日)的当天,他赶早6时的飞机从外地回京,发布会后又接着录制两档电视节目,完成所有工作回家休息时已近14日凌晨2时。而这次视频访谈就排在14日上午11时。大张伟很早就起来准备,结果到节目录制一半时,不适症状越来越明显。
金牌大风认为,近日大张伟在医生的建议下,拒绝碳酸饮料、甜食、油腻食品等过量摄入糖分,改变多年以来的饮食习惯。再加上他近期工作繁忙,导致出现了“二十多年头一遭”的低血糖症状。据悉,经过调整及喝下两杯糖水后,大张伟很快就恢复了,2009年7月14日下午继续赶赴天津参加电视台的活动。
业内看法
对于这段视频,唱片业内也有几种看法。一是认为这是继此前“花儿乐队餐厅打架视频”后的又一次主动恶性炒作,因为大张伟要推新专辑缺乏宣传点。还有的认为“涉毒”新闻在当前环境下对艺人毫无利处,前不久就有艺人因“涉毒”险些“身败名裂”。
圈中知名李姓经纪人看完了该段视频后,口气坚决地说:“这完全是炒作,你可别上当!”知情人提醒网友应多看几遍视频,就能看出大张伟的演技实在不过硬。在这段视频中,大张伟“毒瘾”表情发作,经纪人也未上前结束拍摄,反倒是主持人发飙自行退场,实在不合常理。而且该视频2009年7月17日从网上流出,2009年7月18日经纪人便作出回应,反应之迅速,充分说明炒作之嫌。当天负责录制节目的网站同行也证实,事后,大张伟并没有访谈节目中的倦意,反倒突然很开心,还邀请现场人员一起喝咖啡。
基本含义
- 低血糖失语症是指由于低血糖引起的暂时性失语症状。
详细解释
- 低血糖失语症是由于血糖过低而导致的一种症状,患者在低血糖状态下可能会出现语言表达能力受限、说话困难或完全无法说话的情况。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在某种紧张或压力下,人们因为紧张或害怕而无法正常发言或表达自己的意思。
故事起源
- 该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根据中医学认为,低血糖是一种病症,它会导致人们的身体机能受到损害,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这个成语就形象地描述了低血糖引起的失语症状。
成语结构
- 低血糖失语症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在面对大庭广众时,他突然出现了低血糖失语症,无法回答记者的提问。2. 考试前的紧张情绪让她陷入了低血糖失语症,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人在紧张的情况下突然变得无法说话,就像是因为低血糖导致的失语症状。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低血糖的知识,了解它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我的朋友突然得了低血糖失语症,我很担心他。2. 初中生:考试前的紧张情绪让我陷入了低血糖失语症,无法回答老师的问题。3. 高中生:在演讲比赛中,我突然得了低血糖失语症,让我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