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轼
拼音fǔ shì
注音ㄈㄨˇ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抚式 ”。乘车时,身子前俯,两手倚凭车前横木。《礼记·曲礼上》:“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 郑玄 注:“抚,犹据也。据式小俛,崇敬也。”《楚辞·王褒<九怀·陶壅>》:“悲九州兮靡君,抚軾叹兮作诗。” 王逸 注:“伏车浩叹,作风雅也。”
基本含义
- 抚慰、安抚、平息
详细解释
- 抚轼是一个由“抚”和“轼”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抚”意为抚慰、宽慰,表示安抚他人的情绪;“轼”意为车前的木制横木,引申为控制车辆前进的工具。抚轼的合成意义是安抚、平息他人的情绪或纠纷,使其恢复平静。
使用场景
- 抚轼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者一方通过言语或行动来安抚、平息他人的情绪或纠纷。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合,如家庭、工作、学校、社交等。
故事起源
- 抚轼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当时,齐国昭公因为一些事情感到非常愤怒,他的大臣们担心他的情绪会导致错误的决策,于是有人对他说:“请您抚轼一下。”意思是请您平息一下愤怒的情绪,冷静思考。从此,抚轼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抚轼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在家庭纠纷中,要善于抚轼双方的情绪,以达到和解的目的。2. 领导在处理矛盾时,应该善于抚轼员工的情绪,以促进团队的和谐发展。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抚轼”这个成语与“平静”、“安抚”等词联系起来,形成关联记忆。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和应用,加深对该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抚今思昔”、“安抚人心”等,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温柔的声音抚轼了我们的害怕心情。2. 初中生:在班级内部发生纠纷时,班主任及时出面抚轼了双方的情绪。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家长和老师的鼓励是抚轼我们的心情。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的挫折和困惑需要朋友和家人的抚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