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骨碌碌在词典中的解释

骨碌碌

拼音gū lù lù

注音ㄍㄨ ㄌㄨˋ ㄌ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骨碌碌 gūlulu
    [move quickly] 转动很快的样子
    那男孩的眼睛骨碌碌地转了几下,思考看怎么回答陌生人提出的这个古怪的问题

详细解释

  • 亦作“骨淥淥”。亦作“ 骨鲁鲁 ”。亦作“ 骨嚕嚕 ”。1.滚转貌。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三折:“諕得 项王 在坐上骨碌碌滚将下来。”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二折:“死尸骸骨鲁鲁滚到四、五番。”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气勃勃堵住我喉咙,骨嚕嚕潮上痰涎沫。”《水浒传》第一○二回:“那双眼睛,骨渌渌的把 王庆 从头上直看到脚下。” 明 沉自徵 《霸亭秋》:“骨碌碌好一片大江也呵。” 茅盾 《小圈圈里的人物》:“那两朵圆花就是乌溜溜骨碌碌的一对眼睛。”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涧中有石鳞次,水流其间……或有乘牛过者,牛皆促歛四蹄,跳跃而过。或失,则随流而下。见者皆以为笑。彼人谚曰:‘跳石牛骨碌,好笑好笑。’”《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连忙一骨碌从床上爬起,察看动静。” 叶圣陶 《倪焕之》三:“他怅然回转头来,只见校长的眼睛骨碌骨碌对他转,像躲在树丛中的猫头鹰。”
    (2).象声词。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听到自己的肚子里骨碌骨碌地响了一阵,便在马上焦躁了起来。”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物骨骼众多,数量庞大。

详细解释

  • 骨碌碌一词通常用于形容人或物数量众多、骨骼庞大。这个成语的特点是形象生动,通过重复的“骨碌碌”表达出数量的多样性和众多的意味。

使用场景

  • 骨碌碌常用于描述人群众多、物品繁多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人多如麻、车水马龙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物品堆积如山、琳琅满目的场景。

故事起源

  • 骨碌碌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故事。相传,有一位年轻人在山上打猎时,无意间踢到了一个石头,结果石头滚下山坡,发出了“骨碌碌”的声音。年轻人好奇地跟着石头滚下山坡,发现了一个骨骼众多的古墓。他将这个发现告诉了其他人,于是众人纷纷前来探寻,最终发现了一个宝藏。从此以后,“骨碌碌”就成为形容骨骼众多、数量庞大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形容词+重复的动词

例句

  • 1. 人山人海,骨碌碌的人群涌动着。2. 垃圾堆里骨碌碌地堆满了废弃物。3. 食堂里的菜品骨碌碌地摆满了整个桌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或物体骨骼众多,像是一连串的“骨碌碌”滚动而来,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骨碌碌相关的成语,如“骨肉至亲”、“骨瘦如柴”等,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教室里的学生骨碌碌地坐满了整个教室。2. 初中生:图书馆里骨碌碌的书籍让我眼花缭乱。3. 高中生:商场里骨碌碌的人潮让我感到有些压抑。4. 大学生:市场上骨碌碌的摊位吸引了我很多的注意力。5. 成年人:骨碌碌的任务让我有些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