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懦
拼音xùn nuò
注音ㄒㄩㄣˋ ㄋ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驯服懦弱。 清 冯桂芬 《耒阳纪闻》:“﹝ 李文恭 ﹞尝为余言 吴 民驯懦。”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胆小怕事,缺乏勇气。
详细解释
- 驯懦是由“驯”和“懦”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思是对事物胆怯,缺乏勇气。形容人性格胆小怕事,不敢冒险或追求自己的理想。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缺乏勇气,退缩或不敢冒险。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自信心,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追求自己的理想。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于《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平定各地叛乱时,遇到了一个胆小怕事的官员。这个官员在面对敌人时总是退缩,没有勇气去应对困难。因此,马援用“驯懦”来形容他的胆怯和缺乏勇气。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虽然聪明,但却很驯懦,不敢冒险尝试新的事物。2. 这个人太驯懦了,连个小困难都不敢面对。3. 面对挑战,我们不能驯懦退缩,而是要勇敢面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驯懦”的发音,将其与胆怯、缺乏勇气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可以想象一个驯服的小动物,它因为胆小怕事而不敢跳跃。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勇气和胆怯相关的成语,如“勇往直前”、“胆大包天”等,可以帮助扩展对驯懦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敢参加班级的演讲比赛,太驯懦了!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驯懦退缩,要勇敢面对。3. 高中生:他一直想成为一名画家,但因为驯懦而没有追求自己的梦想。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要敢于冒险,不要被驯懦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