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癯露在词典中的解释

癯露

拼音qú lù

注音ㄑㄩˊ ㄌ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极瘦。《新唐书·逆臣传上·史思明》:“﹝ 思明 ﹞姿癯露,鳶肩傴背,廞目侧鼻,寡鬚髮,躁健譎狡。”

基本含义

  • 指人体消瘦、衰弱的样子。

详细解释

  • 形容人瘦得皮包骨头,衰弱不堪的样子。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体态消瘦、衰弱,或者形容事物干瘪、不丰满。

故事起源

  • 《后汉书·梁孝王传》中有一则故事。梁孝王刘显的侍臣曹宏得罪了梁孝王,被赶出了宫廷。曹宏忍受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日夜流泪,瘦得皮包骨头,衰弱不堪。后来,梁孝王感到懊悔,决定让曹宏重新回宫,但当他见到曹宏时,发现他已经瘦得如同一滴露水挂在枯草上,于是用“癯露”形容曹宏的衰弱。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生病后瘦得像根癯露的枯草。2. 那个囚犯在牢房里饥寒交迫,瘦得皮包骨头,癯露可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癯露”联想成“瘦骨嶙峋”的样子,两个词语的发音相似,有助于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体消瘦、衰弱的成语,如“骨瘦如柴”、“皮包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生病后瘦得像癯露一样,我好担心他。2. 初中生:那个囚犯在牢房里癯露可怜,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生活。3. 高中生:经历了长时间的饥饿,他的身体已经变得癯露,需要及时得到救助。

拆字解意

癯露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