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邑
拼音fèng yì
注音ㄈㄥˋ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以收取赋税作为俸禄的封地。奉,通“ 俸 ”。《史记·孟尝君列传》:“ 文 奉邑少,而民尚多不以时与其息,客食恐不足,故请先生收责之。”《汉书·沟洫志》:“ 武安侯 田蚡 为丞相,其奉邑食 鄃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权 拜 瑜 偏将军,领 南郡 太守。以 下雋 、 汉昌 、 刘阳 、 州陵 为奉邑。”
基本含义
- 指尊奉、恭敬地接受封邑或职位。
详细解释
- 奉邑是指受封为地方官员或封爵,表示恭敬地接受封赐。它强调了对封赐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使用场景
- 奉邑常用于形容接受重要职位、尊贵地位或特殊荣誉的人。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故事起源
- 奉邑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在封建时代,国君会封赐地方官员或功臣以示嘉奖和感激之情。这些受封的官员或功臣会恭敬地接受封赐,并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奉邑成为了表示敬意和感激的象征。
成语结构
- 奉邑是由“奉”和“邑”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奉”表示恭敬地接受,而“邑”表示封赐的地方。
例句
- 1. 他因为出色的表现被奉邑为该公司的总经理。2. 这位科学家因其卓越的贡献被奉邑为院士。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奉邑”联想为受封为地方官员或封爵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自己成为了受封的官员,接受封赐并表达敬意和感激之情。
延伸学习
- 除了奉邑,还有许多与封赐相关的成语,例如“受封”、“封赐”等。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成语,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礼仪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奉邑我为班长,我要好好履行职责。2. 初中生:他因为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被奉邑为学校代表队的队长。3. 高中生:同学们一致推举他为班级的学习委员,他被奉邑为班级的骄傲。4. 大学生:他因为在学术研究中有突出贡献,被奉邑为学术界的翘楚。希望这份学习指南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奉邑”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