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战国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ànguó

战国

拼音zhàn guó

注音ㄓㄢˋ ㄍㄨㄛ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战国 Zhànguó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公元前403—221年中国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连年争战的时代

英文翻译

  • 1.Warring States

详细解释

  • (1).时代名。自 周 威烈王 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韩 、 魏 、 赵 三家分 晋 列为诸侯起,至 秦始皇 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止。现在多以 周元王 元年(前475年)至 秦始皇 二十六年(前221年)为 战国 时代。因当时诸侯大国连年战争,故称。 汉 刘向 《<战国策>书录》:“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 战国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
    (2).谓统治一方、互相交战的国家。《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与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北史·崔鸿传》:“自 晋 永寧 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树,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家。” 宋 苏轼 《石鼻城》诗:“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基本含义

  • 指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局面,也用来形容割据混乱、争斗激烈的局面。

详细解释

  •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内中国分裂成七个强大的国家,即齐、楚、燕、赵、韩、魏、秦。这七个国家相互争斗,进行了多次战争,形成了割据混乱的局面。因此,“战国”成语用来形容政治、社会或其他领域中的混乱和竞争激烈的情况。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中的竞争、争斗激烈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生活中的混乱和纷争。

故事起源

  •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各国争夺领土,进行了多次战争。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丰富多样,如齐桓公的变法、楚国的霸业、荀子和孟子的思想等等。因此,“战国”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

成语结构

  • 战国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例句

  • 1. 这个行业竞争激烈,处处都是战国局面。2. 在这个战国时期,各国争霸,形成了七雄争霸的局面。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战国”这个词语的发音和基本含义,将其与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关联。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战国时期的历史,了解各国之间的争斗和变革,以及这个时期的文化和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非常激烈。2. 初中生: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3. 高中生: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为中国的未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 大学生: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需要智慧和策略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