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制勑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ìlài

制勑

拼音zhì lài

注音ㄓㄧˋ ㄌ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见“ 制敕 ”。

基本含义

  • 指控告、举报。

详细解释

  • 制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制”意为制裁、制止,而“勑”则代表勒索、敲诈。合在一起,制勑的含义是指控告、举报他人的行为,特别是指控对方进行勒索或敲诈的行为。

使用场景

  • 制勑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对他人的不当行为进行举报和控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表达对欺诈行为的谴责,或者表达对不正当行为的揭露和曝光。

故事起源

  • 制勑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一年》中。当时,鲁国的哀公得知自己的妃子娶了一个外国人作为情人,于是他向妃子的父亲进行了控告。这个故事中的控告行为被后人称为“制勑”,并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制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制”为动词,意为制裁、制止;“勑”为名词,意为勒索、敲诈。

例句

  • 1. 他制勑了那个贪官,揭露了他的腐败行为。2. 她制勑了公司的内部丑闻,保护了员工的利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制勑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把尺子在另一个人的脖子上使劲压,表示对对方的控告和压制。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一些常用的成语包括“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制勑了小红偷他的铅笔。2. 中学生:我制勑了我的同桌作弊的行为。3. 大学生:他制勑了公司老板的贪污行为,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拆字解意

制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