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律诗在词典中的解释
shī

律诗

拼音lǜ shī

注音ㄌㄩˋ ㄕ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旧诗体裁之一,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每句五个字的叫五律。七个字的叫七律。
    [构成]
    偏正式:律(诗
    [例句]
    他擅长写律诗。(作宾语)
    [同音]
    律师

英文翻译

  • 1.lüshi, a poem of eight lines, each containing five or seven characters, with a strict tonal pattern and rhyme scheme

详细解释

  • ◎ 律诗 lǜshī
    [lushi,a poem of eight lines] 中国旧诗体裁之一,形成于唐朝,每首诗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有五律(五个字一句)、七律(七个字一句)两种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 南北朝 ,成熟于 唐 初。格律要求严格。分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以八句为定格。每句有一定的平仄格式;双句押韵,以押平声为常,首句可押可不押。中间四句除特殊情况外必须对偶。亦偶有六律。其句数在八句以上者称排律。《新唐书·文艺上·杜甫传赞》:“ 唐 兴,诗人承 陈隋 风流,浮靡相矜。至 宋之问 、 沉佺期 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原跋》:“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以七言、五言为两体。”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三:“律诗起於初 唐 ,而实肧胎於 齐 梁 之世。”

基本含义

  • 律诗是指按照特定的格律和韵律创作的诗歌形式。

详细解释

  • 律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严格的格律和韵律要求。律诗的格律指的是诗句的字数和平仄的规定,韵律指的是诗句的押韵要求。律诗的创作要求严谨,需要考虑格律和韵律的要求,同时还要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使用场景

  • 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被用于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描绘景物等。在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古文阅读等领域,律诗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故事起源

  • 律诗起源于古代汉族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律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严谨而优美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成语结构

  • 律诗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律”是指按照特定的格律和韵律创作,“诗”是指具有韵律和格律的文学形式。

例句

  • 1. 他喜欢写律诗,每天都会创作一首。2. 这首律诗的格律和韵律都非常出色。

记忆技巧

  • 记忆律诗这个词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创作律诗: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律诗,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律诗的理解和记忆。2. 关联词汇:将律诗与其他相关的词汇进行关联记忆,例如“格律”、“韵律”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律诗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歌创作、格律和韵律的规则,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背诵律诗,它们既好听又好记。2. 初中生: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律诗的创作技巧,尝试写了一些自己的作品。3. 高中生:老师要求我们背诵一首律诗,我选了一首杜甫的名作来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