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膏锏在词典中的解释
gāojiǎn

膏锏

拼音gāo jiǎn

注音ㄍㄠ ㄐ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 给车轴铁上油,使之润滑。《吴子·治兵》:“膏鐧有餘,则车轻人。”

基本含义

  • 指最后一招、最后的手段。

详细解释

  • 膏锏,膏指上好的鹿脂,锏指古代兵器中的一种,形状像锤子,用于近战。膏锏原指将鹿脂涂在锏上,使其更加光滑锋利,用来作为最后一招、最后的手段。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关键时刻使用的最后一招、最后的手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最后的本领或技能。

故事起源

  • 膏锏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为“膏锏弗受”。后来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在国际谈判中,我们要保留膏锏,不轻易暴露所有底牌。2. 这个电影导演的膏锏就是他对角色的精准把握和独特的创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膏锏”与“最后一招”、“最后的手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词典或参考资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比赛中用出了自己的膏锏,最后一分钟打进了关键的进球。2. 初中生:面对考试压力,我总是在最后一刻使用我的膏锏,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在演讲比赛中,我运用了我的膏锏,通过幽默风趣的开场白吸引了观众的注意。4. 大学生:在团队项目中,我展示了我的膏锏,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赢得了比赛。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总是保留我的膏锏,以应对突发的问题和挑战。

拆字解意

膏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