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攻讦在词典中的解释
gōngjié

攻讦

拼音gōng jié

注音ㄍㄨㄙ ㄐ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动)〈书〉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多指因个人或派系利害矛盾)。
    [构成]
    动宾式:攻|讦

近义词

  • 批评、挑剔、指斥、指责

英文翻译

  • 1.[书] (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隐私而加以攻击) rake up sb.'s past and attack him; expose sb.'s past misdeeds

详细解释

  • ◎ 攻讦 gōngjié
    [rake up sb.'s past and attack him;flay;censure] 揭发他人的过失或隐私而加以攻击(多指因个人或派系利害矛盾)
    举发他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北齐书·刘贵传》:“﹝ 刘贵 ﹞性峭直,攻訐无所回避。”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五:“既出之后,不逞之徒或至攻訐阴私,谤訕朝政者。” 茅盾 《一个女性》三:“或者他们还要在你面前互相攻讦,讨你的欢喜。”

基本含义

  • 指指责、批评他人的言辞或行动。

详细解释

  • 攻讦是一种用言辞或行动来批评、指责他人的方式。它强调以言辞或行动来对他人的错误或缺点进行公开批评,以达到改正错误或警示他人的目的。

使用场景

  • 攻讦多用于描述公开批评他人的行为,常见于社会舆论、政治演讲、辩论等场合。它可以用来指责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公正的对待、错误的决策等。

故事起源

  • 攻讦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战国时期,韩国有个名叫攻崇的人,他因为批评国君的错误决策而受到国君的打击和迫害。攻崇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言辞来批评国君的错误。后来,攻崇的批评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同,国君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攻崇表示歉意。从此以后,攻崇的名字成为了攻讦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攻讦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攻”和名词“讦”组成。

例句

  • 1. 他经常攻讦别人的错误,却从不反省自己的问题。2. 攻讦是对他人的一种负面评价,我们应该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意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攻讦”与“批评他人”的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用攻击性的言辞来批评他人的场景,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攻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如《左传》、《论语》等。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指责批评”、“责备谴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常常攻讦我们的错误,让我们能够改正。2. 初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们要用有力的攻讦来反驳对方的观点。3. 高中生:社会舆论对政府的错误决策进行了大量的攻讦。4. 大学生:在学术界,学者之间常常进行攻讦,以求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拆字解意

攻讦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