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书
拼音bǎi chéng shū
注音ㄅㄞˇ ㄔㄥˊ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魏书·逸士传·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后因以“百城”、“百城书”喻指丰富的藏书。 明 范明太 《<读书镜>跋》:“ 仲贞 以高格文人家 武水 上,日拥百城为南面乐。” 沉昌眉 《和弟》:“夜梦五色笔,日拥百城书。” 梁启超 《万木草堂书藏征捐图书启》:“盛意提倡,慨赠百城,阐扬风流,沾溉末学。”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文化水平极高,广博的学识。
详细解释
- 百城书源自于古代南京城的图书馆,该图书馆保存了大量的书籍。百城指的是数量众多的城市,书指的是图书馆中的书籍。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面非常广博,学识非常丰富。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非常广博,知识面非常丰富。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能够很快地掌握新的知识。
故事起源
- 百城书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南京城的图书馆。当时南京城的图书馆保存了大量的书籍,人们可以在这里借阅和阅读各种书籍。因此,有人用“百城书”来形容那些知识渊博的人。
成语结构
- 名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学识广博,真是一位百城书。2. 她读过很多书,真是一位百城书。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百城书”与南京城的图书馆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图书馆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知识面非常广博。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知识和学识相关的成语,如“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变成一位百城书,可以读很多有趣的书。2. 初中生:老师的知识真的很广博,她就像一位百城书一样。3. 高中生:我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位真正的百城书,有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