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咽
拼音dùn yān
注音ㄉㄨㄣˋ ㄧㄢ
繁体
基本解释
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 唐 戴孚 《广异记·新繁县令》:“﹝妇人﹞后数月一旦惨悴,言辞顿咽。”
基本含义
- 顿时咽下,形容突然感到激动或惊讶而说不出话来。
详细解释
- 顿咽是由动词“顿”和动词“咽”组成的成语。顿意为突然停止或被阻止,咽意为吞咽。顿咽形容在激动或惊讶的情况下,突然停止说话,无法继续表达自己的感受。
使用场景
- 顿咽常用于形容人在重要场合或紧张时,因为激动或惊讶而突然停止说话。例如,在发表演讲时,突然被感动或吓到,无法继续演讲,就可以用顿咽来形容这种情况。
故事起源
- 顿咽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一段故事。相传,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曾经应邀到匈奴朝见匈奴王,当他看到匈奴王的威武形象和众多的勇士时,突然被惊吓得说不出话来,只能顿咽。
成语结构
- 动词+动词
例句
- 1. 在听到好友获得奖项的消息时,他顿咽了一下,随后热泪盈眶。2. 演讲者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顿咽了一下,然后继续说下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顿”字相关的词语或场景进行联想来记忆成语“顿咽”。例如,想象自己在发表演讲时突然被吓到,感觉喉咙一阵紧缩,说不出话来,就可以将这个情景与顿咽联系在一起。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表达情感和感受相关的成语,例如“哑口无言”、“惊讶万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老师突然生气,同学们都顿咽了一下,不敢出声。2. 初中生:当我看到自己的成绩时,顿咽了一下,感到非常惊讶。3. 高中生:在面试时,突然被问到一个难题,我顿咽了一下,然后尽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