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银
拼音jīn huā yín
注音ㄐㄧㄣ ㄏㄨㄚ 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指 明 清 赋征米谷折价上缴的银两。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浙江 等处,每岁夏秋麦米,共折银一百万有奇,即国初所谓折粮银,今所谓金花银是也。”《明史·食货志二》:“ 南畿 、 浙江 、 江西 、 湖广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米麦共四百餘万石,折银百万餘两,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亦省称“ 金花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今天下漕粟之费,数百万有奇,而上供御用者,名为金花,亦四百万有奇。”《清史稿·世祖纪二》:“国用浩繁,兵餉不足。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尝节省发施。”
基本含义
- 形容东西质地优良,精美华丽。
详细解释
- 金花银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东西的质地非常好,十分精美华丽。其中,“金”代表金子,表示贵重;“花”表示美丽;“银”表示珍贵。因此,金花银用来形容东西的质地非常好,非常精美华丽。
使用场景
- 金花银可以用来形容各种东西的质地非常好、精美华丽,比如:金花银酒杯、金花银首饰、金花银香薰等等。
故事起源
- 关于金花银的起源故事并不详细,但根据古代文献记载,金花银一词最早见于明代王世贞的《石鼓文解》中,用来形容石鼓的质地优良、精美华丽。
成语结构
- 金花银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形容词性成语。
例句
- 1. 这个酒杯是金花银做的,非常精致。2. 她的首饰全是金花银制成的,非常昂贵。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金花银与贵重的物品联系在一起,想象金花银的光泽和美丽,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在学习金花银成语的同时,可以了解更多与质地、材料相关的成语,如“玉石俱焚”、“金玉满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妈妈给我买了一件金花银的衣服,我非常喜欢。2. 初中生:这本书的封面是金花银的,看起来很高级。3. 高中生:他的笔记本电脑是金花银的,非常昂贵而精美。4. 大学生:这家餐厅的装修非常豪华,金花银的装饰让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