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海报族
拼音chāo shì hǎi bào zú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随着物价的上涨,人们的节约意识不断增强。如今不少人购物都不再去菜市场货比三家,而是拿着若干超市海报一一比对价格。为了能在涨价大潮中维持较低的生活开支,不少人都变身“海报族”,利用超市海报比价来淘实惠。
超市海报族-由来
由于各类生活物资连续涨价,都市工薪族生活压力空前加大,为了节约开资,应对涨价压力,为了能在涨价大潮中维持较低的生活开支,不少主妇变身“海报族”,利用超市比价来淘实惠。
超市海报族-目的
抢海报 比价格 图便宜
早上八点半,就有不少市民守候在汉口家乐福建设店的门口。其中不少人不买东西,先奔海报而去。不一会儿,海报被卷走一大摞。其中一名女士从包里掏出附近两家超市的海报,仔细研究起来。“不是特价,不买。”她说,拿海报比价格,省得跑断腿。
据了解,为了减少部分商品涨价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这样的“海报族”越来越多。受此影响,超市方面也加大了海报的发放量。沃尔玛、家乐福以及中商平价等超市均称,最近一个月,海报的发放量至少增长了三四成。“不少市民还帮邻居、朋友来要。”
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海报一般放在服务台,有顾客索取才会拿出一些。超市人士说,海报变得抢手极了,如果不早来,就没了。
此外,超市门口的特价牌也是市民紧盯的阵地。有市民在江岸区后湖中百仓储门口拿着小本记录特价信息,“海报族” 表示,后湖这一带多出了两三家大超市,家家都有特价商品,而且不一样。记下来,再多走几家,买次菜就能省下三、五元。
超市海报族-提示
买特价商品 不能光看海报
“完全看海报只能买到一部分特价品。”物美工作人员表示。
目前超市都有会员商品,这类商品价格大多能在原价基础上打9折。而多数超市只会将折扣最大的会员商品印上海报。
“像鱼虾等海产品每隔一段时间,甚至每天都有‘撮堆儿甩卖’,价格一般只有正价的五到七成。”家乐福超市生鲜区工作人员称,这种临时性的特价,海报上也是没有的。
而沃尔玛和乐购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一些厂家的促销没能搭上海报的末班车,超市大多会在入口的信息板上予以公示。而这样的厂家以日化、食品居多。
有的日化厂家乐于在超市做活动,买够一定金额还送小样,或箱包等礼品,比较划算。但是大部分类似活动没有被印上海报。
基本含义
- 指那些经常在超市里张贴海报、宣传品的人,比喻喜欢在公共场合大肆宣扬自己的人。
详细解释
- 超市海报族是一个由“超市”、“海报”和“族”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超市”是指大型商场中的零售店,“海报”是指用于宣传和广告的大幅印刷品,“族”表示一群人的集合。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那些喜欢在超市等公共场合张贴海报、宣传品,以此来宣扬自己的人。这些人通常喜欢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大肆宣扬自己的观点、产品或服务,以吸引他人的注意和关注。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喜欢在公共场合大肆宣扬自己的人。比如,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发布广告、自我宣传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聚会、会议等场合大声宣讲自己的观点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过分自我吹嘘、喜欢炫耀的人,也可以用来警示自己不要过度宣扬自己而疏于实际行动。
故事起源
- 暂无相关故事起源。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是个典型的超市海报族,总是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传自己的产品。2. 那些超市海报族总是在聚会上大声宣讲自己的观点,真是让人烦不胜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技巧记忆这个成语:1. 将“超市”、“海报”、“族”三个词分开记忆,然后联想它们的含义。2. 想象在超市里有一群人在张贴海报,大声宣扬自己的观点,形成了一个“超市海报族”的场景,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延伸学习这个成语:1.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虚、谨慎等价值观念,与“超市海报族”这种喜欢自我宣扬的行为进行对比。2. 了解中国的广告行业发展历史,探讨广告宣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超市海报族,经常在学校里宣传自己的俱乐部活动。2. 初中生:那个超市海报族总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大量广告,想吸引更多的粉丝。3. 高中生:她是个典型的超市海报族,总是在班级群里宣传自己的兼职工作。4. 大学生:那个超市海报族总是在校园里张贴宣传品,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