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学
拼音hào xué
注音ㄏㄠˋ ㄒㄩㄝˊ
繁体
基本解释
博学。 宋 范仲淹 《南京书院题名记》:“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 维 ,枢密直学士 纶 ,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基本含义
- 指学问渊博、广博无涯的学问。
详细解释
- 浩学由“浩”和“学”两个字组成。浩有广阔、辽阔的意思,学指学问。浩学形容学问渊博、广博无涯,指一个人的学问非常深厚,知识广博。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学问渊博的人,尤其是在学术、科研领域中。
故事起源
- 浩学这个成语源于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据记载,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文学》一章中写道:“阮籍尝谓王弼曰:‘先生学浩然,而不以浩然自害,何也?’王曰:‘浩然者,非无所用心也,无所用心者,非浩然也。’”这里的“浩然”即指学问渊博、广博无涯的学问,后来演变为浩学。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是一位浩学的学者,对各个学科都有深入的研究。2. 这本书是一部浩学的巨著,涵盖了很多领域的知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浩学类比为汪洋大海,学问如同海水无边无际,浩瀚无垠。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将浩学与广阔的海洋联系在一起。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了解其中的其他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要像您一样成为浩学的学者,掌握更多的知识。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浩学的科学家,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3. 高中生:在大学里,我要努力学习,成为一名浩学的学者,为社会做出贡献。4. 大学生:我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学识,成为一名浩学的专家,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