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草檄在词典中的解释
cǎo

草檄

拼音cǎo xí

注音ㄘㄠˇ ㄒ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草拟檄文。亦泛指撰写官方文书。《陈书·蔡景历传》:“部分既毕,召令草檄, 景歷 援笔立成。” 唐 戴叔伦 《送崔融》诗:“ 陈琳 能草檄,含笑出 长平 。” 清 周亮工 《解严后病卧敢园》诗:“楯上休矜曾草檄,羈臣但合老松筠。”

基本含义

  • 指出征或呼召士兵的公文。

详细解释

  • 草檄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成语,草指的是草木,檄指的是征兵文书。在古代,当国家需要动员士兵或征召民众参军时,会发布一份公文,这份公文就称为草檄。草檄一般会详细说明召集的目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并要求受檄者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达集结地,以便参加军事行动。

使用场景

  • 草檄一词多用于形容召集士兵或民众参军的行为,也可用于比喻召集人们共同行动或参与某项事务。例如,可以用于描述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的行动,或者形容召集人们共同抵制某种行为的呼声。

故事起源

  • 草檄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战争时期,国家需要动员士兵参军,就会发布一份公文来召集士兵。这份公文一般会用草木或竹子制成,上面写有详细的召集信息。因此,人们将这份公文称为草檄,后来这个词就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召集人们共同行动的行为。

成语结构

  • 草檄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草和檄。草指的是草木,檄指的是征兵文书。两个字结合在一起,表示召集士兵或民众参军的行为。

例句

  • 1. 政府发布了一份草檄,呼吁市民参加环境保护行动。2. 他发出了一份草檄,召集志愿者一起为灾区捐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草檄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片草地上放着一份召集士兵的公文,这份公文就是草檄。通过将草地和公文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军事相关的成语,例如“御驾亲征”、“临阵脱逃”等,可以帮助扩展对草檄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发出了一份草檄,召集同学们参加运动会。初中生:学校发布了一份草檄,呼吁同学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高中生:政府发出了一份草檄,号召青年志愿者参加环保行动。大学生:社团发起了一份草檄,邀请学生们加入志愿者队伍,为贫困地区捐款。

拆字解意

草檄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