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求职
拼音wēi qiúzhí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微求职,是指通过微博发布求职信息。具有简便易操作,成本低的特点。微博为人才市场增添了新的供求渠道,充满个性的求职微简历和招聘微启事一时间挣足了眼球。但专家认为“微求职”尚不成熟,不但成功率较低,而且容易泄露求职者个人信息,给求职者带来麻烦和伤害。
“微求职”即通过微博求职。具体是指以直接链接企业负责人或招聘负责人的形式发布求职信息,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最终实现求职目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微博求职程序简单,只需在微博上发出个人信息就可以,不需要大量简历内容,也没有繁琐的程序,而且零成本,所以很多人都乐于尝试。然而,通过微博求职实际成功的并不多。“微求职”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求职者和招聘方提供求职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隐患。专家提醒,微求职虽然新鲜,但也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不便。
随着微博的兴起,一些年轻人喜欢通过微博来发布求职信息,不仅求职者编出了个性的微简历,招聘企业也看好了这块高地,不少用人单位通过微博招揽人才。各大网站的微博里,充满个性的“微招聘”、“微求职”信息繁多,数万条“微简历”在等待着用人企业关注。如“陈总,我想加入你们团队,可否给予一次面试的机会呢?简历已经投到你们HR手中,我叫闵瑞,亟待你的回复!”、“挖掘机新手,求实习练习,希望包吃住。”等。通过140字的微博推销自己,成为2011年众多求职者的选择。据调查,有32%的人接触并尝试过微博求职,四成左右每天上网的应届毕业生都参加了微求职。
特点
1、简便易操作。微博求职程序简单,只需在微博上发出个人信息就可以,不需要大量简历内容,也没有繁琐的程序。
2、零成本。
3、省时又省力。
4、成功率低。微博求职虽然比较方便,但很不容易成功。很多求职者在微博上发出“微简历”后,几个月也没有收到任何企业的回应,也没有用人单位联系自己。
隐患
1、微博求职很容易泄露个人信息,从而给求职者带来不必要的烦恼。求职者微博上发布求职信息不久,由于公开发布自己的联系方式,手机以及QQ上便容易受到各种广告信息的骚扰。
2、招聘方式存在一些管理缺陷,求职者很难分辨用人单位是否正规。
网友评论
某网友这样评论微求职:“各种简历各种投,各种求职各种愁”。
一名大四的学生小陈:“只是觉得好玩,而且又不花钱,没有成本”。
一些网友认为,用140字介绍自己,十足是个挑战。微招聘还是个新鲜事物,招聘双方还需要相互观望一下。
建议
威海市人力资源中心工作人员郭景璐称,为避免陷入求职陷阱或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求职者还是应到正规的招聘网站上应聘。
中央民族大学就业处老师建议对一些企业主动发来的面试通知,求职者应该谨慎选择,避免上当受骗。
基本含义
- 微求职指的是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求职活动。这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寻找工作的方式。
详细解释
- 微求职是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求职方式。通过微信等平台,求职者可以通过发布个人简介、求职意向和工作经历等信息,同时与潜在雇主进行沟通和交流。微求职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招聘信息,同时也为求职者和雇主提供了更多互动的机会。
使用场景
- 微求职适用于各个行业和职位的求职者。特别是对于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来说,微求职是一种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求职方式。同时,微求职也适用于那些希望通过社交媒体展示个人才华和专业知识的人。
故事起源
- 微求职一词的起源与社交媒体的普及密切相关。随着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兴起,人们开始利用这些平台进行求职活动。微求职一词的出现,准确地描述了这种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求职的现象。
成语结构
- 微求职是由“微”和“求职”两个词组成的。其中,“微”指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求职”指寻找工作的行为。
例句
- 1. 我通过微求职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2. 微求职让我更容易与雇主进行沟通和交流。3. 他利用微求职展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微”与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联系起来来记忆微求职这个词语。同时,可以将“微求职”与求职活动的现代化方式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词语。
延伸学习
- 要进一步了解微求职的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求职和招聘方面的专业书籍和网站。同时,可以参加求职讲座和培训课程,以提高求职技巧和了解最新的求职趋势。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在微信上帮我做微求职,希望能找到一个好老师。2. 中学生:我通过微求职找到了一个兼职工作,可以赚一些零花钱了。3. 大学生:我正在进行微求职,希望能找到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