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望臣在词典中的解释
wàngchén

望臣

拼音wàng chén

注音ㄨㄤˋ ㄔ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有威望的大臣。 三国 魏 曹操 《留荀彧表》:“国之望臣,德洽华夏。”

基本含义

  • 指希望能有贤能的臣子为国家效力。

详细解释

  • 望臣源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君子望臣如饥望食。”意思是君主期望能有贤能的臣子,就像饥饿的人期望有食物一样。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君主对贤臣的期望和追求。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君主对有才能、有能力的臣子的期望和追求。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对于有能力、有才干的人的期望和寄托。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其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中的一段记载,用来形容君主对贤臣的期望和追求。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望”和名词“臣”组成。

例句

  • 1. 君主应该望臣如饥望食,才能有好的臣子为国家效力。2. 领导对员工的要求就像望臣一样,希望他们能够有出色的表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望臣”联想为君主对于贤臣的期望和追求。可以想象一个饥饿的人望着食物,希望能够得到满足,就像君主希望能有贤能的臣子为国家效力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君主和臣子关系的成语,如“用人如宝”、“明主知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希望我们能够成为望臣,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2. 初中生: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我希望能够成为望臣,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成绩。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望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拆字解意

望臣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