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厘理在词典中的解释

厘理

拼音lí lǐ

注音ㄌㄧˊ ㄌ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治理。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先安心腹,釐理本朝。” 王闿运 《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财货委积,或託以釐理。”

基本含义

  • 指对事物进行仔细推敲、琢磨,以求达到合理、完善的状态。

详细解释

  • 厘理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厘和理分别指的是对事物进行细致分析和合理思考。厘理强调对细节的关注和全面的思考,以达到事物的合理、完善。

使用场景

  • 厘理常用于描述思考问题、处理事务时的态度和方法。可以用于表达对某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全面分析,也可以用于指导工作中的细致处理和合理安排。

故事起源

  • 厘理最早出自《庄子·天运》篇,其中有一段话:“子犯之问曰:‘吾欲观天之厘理,愿闻其方。’子曰:‘大哉问也!夫天者,厘理之所在也,万物之所归也。”这段话意味着天地万物都有其厘理,也就是有其合理的道理和规律。

成语结构

  • 厘理是一个动词+名词的结构,形式简洁明了。

例句

  • 1. 他喜欢厘理问题,总是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2. 在工作中,需要对细节进行厘理,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厘理”与“理解”相联想,因为厘理是对事物进行仔细分析和思考,以达到理解和合理的状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等,以扩大对思考和处理事物的方法和态度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会厘理自己的功课,以便做得更好。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厘理一篇文章的结构和逻辑。3. 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不断厘理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效率。4. 大学生:研究生课程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厘理和研究,以达到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拆字解意

厘理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