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治
拼音yù zhì
注音ㄧㄩˋ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谓将官署设在外地,不在原辖地区。《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二年》:“遂移牒留守 韦陟 使帅 东京 官属西入 关 ,牒 河南 尹 李若幽 使帅吏民出城避贼,空其城……於是 郑 滑 等州相继陷没, 韦陟 、 李若幽 皆寓治於 陕 。”
基本含义
- 寓治指通过寓言、隐喻等方式表达治国理政的道理。
详细解释
- 寓治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寓”和“治”两个字组成。其中,“寓”意为隐含、包含;“治”意为治理、管理。寓治的含义是通过寓言、隐喻等方式来表达治国理政的道理,以及为人处世的智慧。
使用场景
- 寓治常用于描述一些寓言故事、讽刺小说等文学作品,也可以用于讨论政治、管理等领域的话题。
故事起源
- 寓治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和讽刺小说。这些故事和小说通过隐喻和寓言的方式,传达了治国理政和为人处世的智慧。寓治这个成语则是从这些故事和小说中提炼出来的。
成语结构
- 寓治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寓”为动词,“治”为宾语。
例句
- 1. 他的讽刺小说寓治了很多关于社会问题的思考。2. 这篇文章通过寓治的方式,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国家的兴衰史。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寓治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来记忆。同时,了解寓治的起源和故事背景,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寓治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寓言故事和讽刺小说,了解更多关于治国理政和为人处世的智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读寓言故事,因为它们寓治了很多有趣的道理。2. 初中生: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关于寓治的故事,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性。3. 高中生:我正在写一篇关于政治讽刺的小说,希望能通过寓治的方式传达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