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疏
拼音yū shū
注音ㄧㄩ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迂疎 ”。亦作“迂踈”。犹言迂远疏阔。 唐 权德舆 《自杨子归丹阳初遂闲居聊呈惠公》诗:“蹇浅逢机少,迂疏应物难。”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臣立性褊直,有不可移之资;临事迂疎,无必能成之策。” 明 刘基 《遣兴》诗之六:“迂踈乏世用,矫情非所安。” 清 顾炎武 《春雨》诗:“年老更迂疏,制行復刚褊。” 清 厉鹗 《郑筠谷太史挽诗》之二:“平生笑语乐通怀,亦抱迂疎与俗乖。”
基本含义
- 迂疏指行动或言谈思维迟钝、拘泥、不灵活。
详细解释
- 迂疏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思维、行动或言谈方式迟钝、拘泥、不灵活,缺乏灵活性和机智。它形容人做事拖泥带水,不果断,思考问题时犹豫不决,缺乏迅速应变的能力。
使用场景
- 迂疏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某人思维迟钝、行动拖沓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过于迟缓、拖泥带水,缺乏果断决策和应变能力。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故事中,晋国有一个人叫做宣公,他的行动非常迟缓,思维拘泥不灵活。因此,人们就用“迂疏”来形容他。
成语结构
- 迂疏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迂”和“疏”组成。
例句
- 1. 他的思维迂疏,总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出决策。2. 这个项目的进展一直很缓慢,因为团队成员的行动都很迂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走路时脚步迟缓,走起来像是在泥泞的地面上拖沓行走,这样就可以联想到“迂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学习其他与思维、行动相关的成语,比如“拘泥”、“迟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思维迂疏,总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数学题。2. 初中生:他的行动迟缓迂疏,老师常常催他赶快完成作业。3. 高中生:他的言谈迂疏,总是说一些不太合适的话,让人觉得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