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
拼音yī luò
注音ㄧ ㄌ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1).亦作“ 伊雒 ”。 伊水 与 洛水 。两水汇流,多连称。亦指 伊 洛 流域。《国语·周语上》:“昔 伊 洛 竭而 夏 亡, 河 竭而 商 亡。” 韦昭 注:“ 伊 出 熊耳 , 洛 出 冢岭 。 禹 都 阳城 , 伊 洛 所近。”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 伊 洛 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唐 杜甫 《北征》诗:“ 伊 洛 指掌收, 西京 不足拔。”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我昔初官便 伊 洛 ,当时意气尤骄矜。” 清 叶襄 《禹陵》诗:“泉源留俭德, 伊 洛 想神功。”
(2).指二 程 理学。参见“ 伊洛之学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完美无缺,无可挑剔。
详细解释
- 伊洛是一个古代地名,据说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理想国家,被描述为一个美丽、和谐、完美无缺的地方。因此,成语“伊洛”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完美无缺,无可挑剔。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技艺或事物的完美程度,表示完美无瑕疵。
故事起源
- 据说成语“伊洛”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在这个故事中,伊洛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过着幸福和谐的生活。后来,这个地名被引申为形容完美无缺的意义。
成语结构
- 伊洛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的演讲让人印象深刻,简直是伊洛之作。2. 这幅画的色彩搭配非常和谐,可以说是一幅伊洛之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伊洛”与完美无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想象一个理想国家的美好景象,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山海经》,了解伊洛的起源和其他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作文被老师评为伊洛之作。2. 初中生:他在音乐比赛中表演得非常出色,简直是一场伊洛之战。3. 高中生:她的舞蹈技艺非常高超,每次演出都是一场伊洛之舞。4. 大学生:这部电影的剧情和画面都非常精彩,可以说是一部伊洛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