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还矢
拼音jǐn náng huán shǐ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jǐn náng huán shǐ ㄐㄧㄣˇ ㄐㄧㄣˇ ㄐㄧㄣˇ ㄐㄧㄣˇ ㄐㄧㄣˇ
锦囊还矢(錦囊還矢)
谓凯旋告捷。语本《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世言 晋王 之将终也,以三矢赐 庄宗 而告之曰:‘ 梁 ,吾仇也; 燕王 吾所立, 契丹 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 晋 以归 梁 ,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 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柳亚子 有《十一月二十九日为邓择生先烈殉国南都十六周忌辰赋诗遥奠锦囊还矢讎头告庙之日知不逾明岁今朝矣》诗。
基本含义
- 指答应别人的请求或帮助,一定要履行承诺。
详细解释
- 锦囊,古代官员出使时携带的装有密信或者重要文件的袋子。还矢,原指还箭,后引申为履行承诺。成语“锦囊还矢”形容答应别人的请求或帮助后,一定要履行承诺,不能食言。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答应别人的请求或帮助之后,一定要履行承诺的情况。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承诺、合同、约定等方面。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名叫孟尝君的官员,有一天他收到了一个携带锦囊的使者。锦囊里装着一封密信,信中请求孟尝君帮助。孟尝君读完信后,答应了请求。不久后,孟尝君收到了另一个使者送来的一支箭,箭上有字:“锦囊还矢”。这支箭是发信人还给孟尝君的,意思是他履行了承诺,还回了孟尝君的锦囊。从此以后,人们用“锦囊还矢”来形容答应别人的请求或帮助之后,一定要履行承诺的情况。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向我求助,我答应了他,这次一定要锦囊还矢。2. 我们签订的合同是双方约定的,双方都应该锦囊还矢。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锦囊还矢”想象成一个人拿着锦囊的动作,然后再想象他履行承诺的动作,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有求必应”、“言而有信”等,了解它们的区别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帮忙整理教室,我答应了,一定要锦囊还矢。2. 初中生:我答应了朋友的请柬,一定要锦囊还矢,参加他的生日派对。3. 高中生:我答应了家长的要求,一定要锦囊还矢,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