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藉
拼音gēng jiè
注音ㄍㄥ ㄐㄧㄝ 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耕籍 ”。亦作“ 耕耤 ”。古时每年春耕前,天子、诸侯举行仪式,亲耕藉田,种植供祭祀用的谷物,并以示劝农。历代皆有此制,称为耕藉礼或籍田礼。据《礼记·月令》,其礼为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至 清 末始废。《礼记·祭义》:“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宋书·礼志一》:“ 晋 武帝 末,有司奏:‘古诸侯耕籍百亩,躬秉耒耜,以奉社稷宗庙,以劝率农功。今诸侯治国,宜修耕籍之义。’”《旧唐书·礼仪志四》:“ 玄宗 欲重劝耕藉,遂进耕五十餘步,尽壠乃止。”《清史稿·礼志二》:“ 乾隆 三年,帝初行耕耤礼,先期六日,幸 丰泽园 演耕,届日饗先农,行四推。”
基本含义
- 指农民耕种和整理田地,常用来比喻教育培育人才的工作。
详细解释
- 成语“耕藉”由“耕”和“藉”组成。其中,“耕”是指农民进行耕种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勤勉工作、努力创造的意思;“藉”是指整理土地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培育、教育的意思。因此,“耕藉”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农民耕种和整理田地,常用来比喻教育培育人才的工作。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教育工作者辛勤培养学生、教育普及的工作。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领域中的培育、教育工作。
故事起源
- 关于成语“耕藉”的故事起源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它的意义源自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农民通过耕种和整理田地来获得丰收,这种辛勤努力的工作也被比喻为教育培育学生的过程。
成语结构
- 成语“耕藉”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耕藉着未来的希望。2. 他的辛勤耕藉,使得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耕藉”这个成语与农民的耕种和整理田地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教育工作者像农民一样,辛勤培育学生的形象,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以及教育培育人才的重要性和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每天都在耕藉我们的知识田地。2. 初中生:老师的辛勤耕藉,让我们茁壮成长。3. 高中生:老师的耕藉之功,让我们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4. 大学生:大学是我们耕藉知识的沃土。5. 成年人:教育是社会耕藉人才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