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籍
拼音yù jí
注音ㄧㄩˋ ㄐ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很大的名声。 明 杨慎 《四川御史题名记》:“吏有治程,民有奠业,士有誉籍。”
基本含义
- 指声誉卓著,名声显赫。
详细解释
- 誉籍是由“誉”和“籍”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誉”指声誉、名声,“籍”指载入、记载。合起来表示一个人的声誉非常卓著,名声显赫。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的声誉很高,受到普遍的赞誉和尊重。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学术、艺术、体育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广泛认可。
故事起源
- 据传,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李广传》。李广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有非常高的声誉和威望。有一次,李广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战胜了敌人,使得他的声誉更加显赫。后来,有人称他为“誉籍之士”,意思是他的声誉就像是载入史册一样。
成语结构
- 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词序。
例句
- 1. 他在音乐界的地位如此之高,可谓是当之无愧的誉籍。2. 这位科学家凭借自己的杰出贡献,成为了科学界的一面誉籍旗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誉籍”这个成语。可以将“誉”字联想为“名声好”,将“籍”字联想为“载入史册”。这样,就可以联想到一个人的名声好到了可以被载入史册的地步,即为“誉籍”。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成语,如“名垂千古”、“功成名就”等,这些成语都与声誉和名声有关,有助于丰富词汇和了解中国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的表现非常优秀,被老师称为我们班的誉籍。2. 初中生:她在文学社团中发表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成为了我们学校的誉籍。3. 高中生:他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被认为是数学界的誉籍。4. 大学生:她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了冠军,成为了音乐界的一面誉籍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