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伐
拼音zhí fá
注音ㄓㄧˊ ㄈㄚˊ
繁体
基本解释
谓为人作媒。 明 高明 《琵琶记·伯喈拒婚》:“红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首肯,早谐结髮。”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临海令》:“有女窥见一生韶美,悦之。一卖婆在傍曰:‘此吾邻家子也,为小娘子执伐,成佳偶矣。’”参见“ 执柯 ”。
基本含义
- 指执法、征讨、讨伐。
详细解释
- 执伐是由“执”和“伐”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执法征讨、讨伐。常用来形容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
使用场景
- 执伐一词多用于描述政府或军队对犯罪分子、叛乱分子进行严厉打击和制裁的情景。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对错误行为进行批评和惩罚。
故事起源
- 《左传·宣公十一年》中有一则故事,故事中,齐国有一位名叫晏婴的大夫,他在齐景公统治时期,担任重要职务。晏婴在位时,对不法之徒和腐败现象进行了大力整治,使齐国的法制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因此,人们常用“执伐”来形容他的执法行为。
成语结构
- 执伐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执”是动词,意为“执法”;“伐”是动词,意为“征讨、讨伐”。
例句
- 1. 政府对贪污犯罪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执伐。2. 这个团伙的犯罪行为已经引起了警方的执伐。3. 领导对违纪行为进行了执伐,以示警戒。
记忆技巧
- 可以用“执法征讨”来记忆这个成语,执法征讨是执伐的基本含义,通过联想记忆可以更好地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执法如山”、“执法必严”等,进一步了解执法、征讨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警察叔叔对坏人进行了执伐,保护了我们的安全。2. 初中生:老师对作弊行为进行了执伐,让同学们认识到了错误的严重性。3. 高中生:政府对恶势力进行了执伐,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4. 大学生:法院对犯罪分子进行了执伐,维护了社会的公正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