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在词典中的解释
jiǔsānliùniánchūnzàitàiyuán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拼音yī jiǔ sān liù nián chūn zài tài yuán

注音ㄧ ㄐㄧㄨˇ ㄙㄢ ㄌㄧㄨˋ ㄋㄧㄢˊ ㄔㄨㄣ ㄗㄞˋ ㄊㄞˋ ㄧㄨ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报告文学。宋之的作于1936年。叙写1936年春天作者在军阀阎锡山统治下的太原的见闻。采用新闻剪辑的手法,将日常生活素材作了适当剪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凄惨生活。并以自然界的春天,反衬社会的严酷无情,抨击了反动军阀的法西斯统治。

基本含义

  • 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了某个重要事件或事情。

详细解释

  • 成语“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源于中国的历史事件,指的是1936年春天在太原发生的重大事件。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个事件或事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性。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历史事件、重大决策、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是指1936年春天,在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第二方面军在太原会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等。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历史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的结构是“年份+季节+地点”。

例句

  • 1. 这个会议在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召开,对中国的革命进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 这个事件发生在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地区的力量逐渐壮大。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在一九三六年的春天,太原市发生了一场重要的历史事件,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起源。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发生的具体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中国的红军会师了。2. 初中生: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中国共产党开始扩大影响力。3. 高中生: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阶段。4. 大学生: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第二方面军在此会师,为中国革命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