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拿班作势在词典中的解释
bānzuòshì

拿班作势

拼音ná bān zuò shì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ná bān zuò shì ㄣㄚˊ ㄅㄢ ㄗㄨㄛˋ ㄕㄧˋ

    拿班作势(拿班作勢) 

    见“ 拿班做势 ”。

基本含义

  • 指拿着权力或职位来摆架子,装模作样,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

详细解释

  • 成语“拿班作势”源自《左传·襄公三十年》:“我且拿班作势。”意为拿着班师的权力来摆架子,装模作样,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滥用权力、傲慢自大的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滥用权力、装腔作势的人。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在拥有一点权力后变得傲慢自大,不再平易近人。

故事起源

  • 成语“拿班作势”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当时,齐襄公曾经出征并取得了胜利,回到国内后,他拿着班师的权力,装模作样地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威严。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拿班作势”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语+拿班+作势

例句

  • 1. 他升职后越来越拿班作势,完全不把我们这些下属放在眼里。2. 那个领导总是拿班作势,对待同事非常傲慢。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拿班作势”与一个人拿着一块班师的旗帜,自高自大地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进行联想。这样的形象能够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班”或“势”的成语,如“班门弄斧”、“势不可挡”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新来的班长升职后变得拿班作势,不再和我们一起玩了。2. 初中生:老师上课时总是拿班作势,不给我们太多发言机会。3. 高中生:学校的校长对待学生总是拿班作势,不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

拆字解意

拿班作势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