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龙龛在词典中的解释
lóngkān

龙龛

拼音lóng kān

注音ㄌㄨㄙˊ ㄎㄢ

繁体

基本解释

  • 嵌佛像之石室或神椟。 唐 李峤 《宣州大云寺碑》:“岂可使车辙马跡,独铭於 西弇 之山:佛影龙龕,不纪於 东林 之石。” 唐 欧阳詹 《智达上人水精念珠歌》:“得之玓瓅羣奇中,龙龕 鷲岭 长随躬。”

基本含义

  • 比喻人们心存崇敬,将重要的事物放在心头。

详细解释

  • 龙龛是古代供奉神龛的一种形式,通常是用石头或木头制成,形状像龙的头部。成语“龙龛”比喻人们心存崇敬,将重要的事物放在心头,不敢忘记。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对重要的事物或人物持有崇敬、珍视的态度,也可用来形容人们对传统文化、历史遗迹等的尊重和保护。

故事起源

  • 成语“龙龛”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临川集》中的《龙龛记》一文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将自己心中的圣人像供奉在家中的龙龛上,表示对圣人的尊敬和崇拜。后来,这个故事成为了成语“龙龛”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成语“龙龛”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词序。

例句

  • 1. 他把对祖国的热爱放在了心中的龙龛上。2. 她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供奉在心灵的龙龛上。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龙龛”想象成一座供奉着重要事物的神龛,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龛和供奉习俗的知识,以加深对成语“龙龛”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把我的梦想供奉在心中的龙龛上。2. 初中生:他把对老师的敬重之情供奉在心灵的龙龛上。3. 高中生:她把对文化传统的尊重放在了心中的龙龛上。4. 大学生:我把对优秀作品的欣赏之情供奉在心灵的龙龛上。

拆字解意

龙龛词语造句